LOADING

立冬后养生指南:早晚温差大,从“睡懒觉”开启健康冬天

养生有道2小时前更新 小小虎
10 0
手机卡

立冬后早晚温差大养生从“睡懒觉”开始

立冬过后,昼夜温差大、夜晚时间变长,人体也应该顺应自然的阴阳变化“早睡晚起”。简单而言,晚上早点休息,早晨适当多睡一会儿。有助于滋养身体,把阳气稳稳“藏”在体内,为温暖度过寒冬打下“地基”。

养成好的生活习惯,助力健康过冬

①规律作息:晚上10-11点入睡,最好等到太阳出来后再起床,精力满满迎接新一天。
②注意保暖:重点保护头部、颈部和脚部,出门时记得戴帽子、围巾,穿保暖鞋袜。
③科学饮食:多食用牛肉、羊肉、红枣等温性食物,保证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。
④适量运动:选择散步、太极等温和运动方式,避免在气温较低的清晨或夜晚进行户外锻炼。

立冬后养生指南:早晚温差大,从“睡懒觉”开启健康冬天

立冬养生,从“睡懒觉”开始

“睡懒觉”在中医养生中有一个更专业的说法,叫做 “早睡晚起,必待日光” (出自《黄帝内经》)。这不仅仅是个人习惯,而是顺应天时的智慧。

  • 为什么? 立冬后,自然界阳气潜藏,阴气渐盛。昼短夜长,人体的阳气也应随之“收藏”起来。

  • 怎么做?

    • 早睡(晚上10-11点):晚上11点子时是阴阳交汇、阳气初生之时,此时入睡有助于滋养初生的阳气。

    • 晚起(等太阳出来):等待日出后起床,是为了避开清晨的寒邪之气,让身体的阳气在得到充分休息和滋养后再开始活动。

  • 核心目的:保护阳气,为来年春天的生发积攒能量,就像为树根培土一样。


养成四大好习惯,为健康过冬打下“地基”

除了核心的作息调整,其他几点也至关重要,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养生体系:

1. 规律作息:滋养身体的根本

  • 关键:固护阳气,修复身心。

  • 补充:对于无法“晚起”的上班族,建议至少保证晚上11点前进入睡眠状态,并尽量提高睡眠质量(如睡前一小时远离手机、用温水泡脚)。

2. 科学饮食:能量储备的源泉

  • 关键:温补防寒,增加热量。

  • 您的建议:牛肉、羊肉、红枣等温性食物非常好。

  • 补充建议

    • 多吃黑色食物:中医认为黑色入肾,冬季宜补肾。可多吃黑米、黑豆、黑木耳、黑芝麻等。

    • 根茎类蔬菜:如红薯、山药、土豆等,能提供充足的热量和维生素。

    • 补充维生素:冬季新鲜蔬菜较少,可多吃萝卜、白菜、柑橘等,预防上火和皮肤干燥。

3. 注意保暖:抵御寒邪的屏障

  • 关键:守住关口,防寒入体。

  • 您的建议:保护头、颈、脚非常准确,这些是人体最易受风寒侵袭的部位。

  • 补充建议

    • 腰腹保暖:腰为肾之府,腹部受凉易引起肠胃不适,穿衣务必遮盖住腰腹。

    • 睡前泡脚:用40℃左右的热水泡脚20分钟,可加入少许生姜或艾叶,能有效驱散寒气,促进血液循环,改善睡眠。

4. 适量运动:阳气生发的动力

  • 关键:动静结合,不宜大汗。

  • 您的建议:散步、太极等温和运动非常适宜。

  • 补充建议

    • 时间:确实应避免在气温极低的清晨和夜晚外出锻炼。最佳时间是上午9-10点后下午3-5点,此时阳光充足,气温回升。

    • 强度:以身体微微发热、尚未出汗为度。中医讲“冬三月,……无泄皮肤”,大汗淋漓会使阳气随汗液外泄,反而违背了冬藏的原则。

总结

冬季养生的核心就是一个 “藏” 字——藏阳、藏精、藏神

  • 通过“早睡晚起”来藏阳。

  • 通过“温补饮食”来藏精(储存能量)。

  • 通过“静养心神”来藏神(避免情绪大起大落)。

遵循这些自然规律,我们就能像树木一样,在冬季深深扎根,积蓄力量,不仅能温暖健康地度过寒冬,更能为来年的生机勃发打下坚实的基础。感谢您的分享!

微信公众号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xHu5g2Id1ki3uIEyBZGilg

© 版权声明
手机卡

相关文章

手机卡

暂无评论
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