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现象与数据:中国货船数量骤减
-
圣佩德罗湾港区(洛杉矶港与长滩港):截至2025年5月9日,过去12小时内没有一艘货船从中国出发驶向该港区,而6天前原计划有41艘中国货船启航。
-
西雅图港:5月7日抵港集装箱船数量为零,港务局长指出“根本没有船运过来”,这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首次出现。
-
其他港口:长滩港货运量同比下降35%-40%,洛杉矶港下降31%,纽约和新泽西港也面临货运放缓。

2. 原因:高关税政策与贸易摩擦
-
特朗普政府于2025年4月对大部分中国商品加征145%的关税,导致中美贸易成本激增。全球第二大航运公司马士基表示,中美货运量已较正常水平下降30%-40%。
-
港口官员分析称,高关税使企业难以承担对华贸易成本,部分零售商已开始转移供应链,但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来源。
3. 影响与官员警告
-
消费者层面:长滩港首席执行官马里奥·科尔德罗警告,若情况不改善,美国消费者可能在30天内面临商品短缺和价格上涨,货架或“空空如也”。
-
经济连锁反应:加州州长纽森指出,加州北部奥克兰港进口量减少20%,南加州主要港区进口量下降35%,全州预定入港货轮数量锐减60%,美国经济已“亮红灯”。
-
特朗普的争议言论:特朗普称货运量下降是“好事”,认为“美国损失的钱少了”,但遭美媒批评其对经济学的“根本误解”。
4. 中美贸易现状与谈判进展
-
贸易依存度:尽管贸易摩擦持续,中国仍是美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国(占美国进口总额13.8%)和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国。2024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6882.8亿美元。
-
日内瓦谈判:2025年5月11日,中美经贸高层会谈进入第二天。中方重申反对滥施关税,强调对话需基于平等、尊重与互惠,反对任何施压胁迫。
5. 行业与专家观点
-
航运公司预警:马士基CEO文森特·克莱克警告,若中美贸易局势持续紧张,负面影响可能“根深蒂固”,进一步冲击全球经济。
-
历史对比:港口官员指出,当前货运量下降速度超过疫情期间,船期取消和抵港船舶减少的规模也创下新纪录。
总结
美国西海岸港口的“货船归零”现象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直接后果,反映了高关税政策对供应链和消费者端的即时冲击。尽管美国政府试图通过谈判缓解矛盾,但短期内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仍可能加剧美国市场的商品短缺风险。这一事件也凸显了全球化背景下供应链的脆弱性,以及单边关税政策的潜在反噬效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