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马逊于2025年7月18日正式启动“千镇次日达”计划(Amazon Rural Hub),将当日达和次日达服务扩展至美国4000多个小城镇及农村地区,彻底改写偏远地区的电商物流体验。
1. 计划目标与覆盖范围
- 覆盖区域:
到2025年12月31日前,4000余个此前未享受过Prime极速服务的小城镇及农村邮政编码区(如佛罗里达州米尔顿镇、阿拉斯加北极村、得克萨斯州马拉松镇、蒙大拿州弗塞斯镇等)将首次实现“上午下单、下午收货”。 - 惠及人口:
直接覆盖13,000+邮编区域、120万平方英里土地上的数千万居民,包括阿拉斯加北极村(人口仅150)等极端偏远地区。 - 商品品类:
涵盖日常必需品(纸巾、尿布、宠物食品)、电子书、紧急医疗包,以及因地制宜的商品(如爱荷华州的野鸟饲料、俄亥俄州的旅行背包等)。
2. 物流网络升级
- 基础设施投入:
- Amazon Rural Hub:新建多功能配送中心,每个占地3万平方英尺,可存储15万件热销商品,配备专利Sequoia分拣机器人(每小时处理2,500件包裹)。
- 绿色能源:屋顶铺设1兆瓦太阳能板,为电动货车和无人机充电,实现离网运营。
- 社区服务:内置“社区客厅”,提供退换货、电商培训、3D打印定制(如拖拉机零件)等服务。
- 运输工具:
- 12架改装型波音767-300货机:保障远程地区(如阿拉斯加)的快速运输。
- 3,200辆电动厢式货车:覆盖本地配送,适应冬季严寒(如北极村零下40度环境)。
- 乡村骑手众包团队:由当地退伍军人、农场主等组成,灵活应对偏远地区配送需求。
3. 投资与扩展计划
- 资金投入:
- 2025年已启动首轮投资,2026年底前追加40亿美元,将农村配送节点数量扩大三倍。
- 新建配送站平均每个创造170个本地岗位,并带动Amazon Flex和第三方配送服务(DSP)就业。
- 未来目标:
- 2026年底前,配送网络覆盖13,000+邮编区域,预计每年额外配送10亿个包裹。
- 平均配送时间从5.2天缩短至2.6天,部分区域实现“数小时达”。
4. 技术与创新应用
- 人工智能优化:
- 通过机器学习预测用户购物偏好,提前储备热门商品(如马里兰州晒后身体乳、俄亥俄州旅行背包)。
- AI驱动的需求预测模型和Wellspring生成式AI地图,提升供应链效率。
- 本地化适配:
- 针对不同地区需求配置特殊商品(如阿拉斯加的防熊垃圾桶、太阳能发电机;密西西比三角洲的无人机农药配件)。
5. 社会影响与数据表现
- 订单增长:
- 2025年6月,美国当日/次日达包裹量同比增长30%,其中45%来自“Rural Prime”试运营区域。
- 已扩展当日达至140多个城市地区,覆盖数百万件商品(美容、家居、宠物用品等)。
- 居民生活变革:
- 偏远地区居民首次享受“极速物流”,解决生活必需品获取难题,提升网购频率和满意度。
- 农村社区通过“社区客厅”获得电商培训、技术支援等增值服务。
6. 全球意义
- 缩小数字鸿沟:
亚马逊通过物流网络下沉,推动农村地区融入电商生态,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。 - 行业标杆作用:
该计划为其他电商平台(如京东、菜鸟)在偏远地区布局提供参考,加速全球农村物流升级。
亚马逊“千镇次日达”计划不仅是物流领域的技术突破,更是对偏远地区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。通过巨额投资、技术创新和本地化服务,亚马逊正在重新定义“电商可达性”,为全球农村物流网络建设树立新标杆。
© 版权声明
相关文章
暂无评论...